伍新涛散文集《 感恩集 》 第一鞭: 《珍惜北京》 之第二篇 : 《珍惜北京》
第一鞭: 《珍惜北京》
《珍惜北京》
珍惜北京 从湖南漂到北京,在北京还漂吗?珍惜北京。
——作者题记
还在我非常小的时候,北京对于我来说,那还是一个遥远的梦。那是我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虽然,那时的我已经是不知天高地厚了。
父亲深有儒家思想。盼子成龙和盼儿子有一番作为和光宗耀祖及保家富国是做父亲的对儿子的最大期盼。小时侯,我就在父亲的严格的“唠叨”中成长,并且已形成了一个内心虽有不服但表面不得不听话的品德良好的乖孩子。老实、本份已成了在那个时候父亲给我的后天遗传。虽然,老实、本份在现在看来竟成了我最不能适应社会和在社会中好强的一大障碍。可是,父亲在那时对我的严格的益处,远远大于坏处。虽然,我也身受被父亲严格管制下的所形成的“老实、本份”无法更改的“坏处”。
父亲把我逼上了成功。他用他的苛刻,促使我更加发愤图强。终于,我成为了我们家第一个独自走上北京读书的人。那时,我才十六岁多一点。
父亲在我非常小的时候,常常给我们讲古时“孔融三岁让梨”的故事和“凿壁借光”刻苦读书的故事。这些都成为了我在小时候从父亲那里接受的最好的传统教育。这些都是有益的故事,对我日后的勤奋和刻苦的背水一战做了最好的注释。父亲也在我不争气时常常打我。这是,母亲就常常呵护我。她那母性的慈祥让我今生难以忘怀。她非常的爱我和支持我写作。从不让我因为在写作而被其他的任何事打断。每次都是做好饭菜等我写作完送到我的手上。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从孩提三岁就能读《小蜜蜂》杂志,那上面写的全身长得洁白如雪的关于狗的后代,在雪山里凭着灵气就能为它们被害的父母代复仇的《神犬》故事和《舵鸟》故事,我现在还记忆犹深。这为我后来的创作打下了文学基础。六岁时,我已经跳级读小学三年级了,跳到了与正常上学的我的三姐就读的同一届,但是当时腼腆的我连说话都脸红,在黑板上演算6+7等于多少时,我都慌得不知等于多少,受到班主任和台下的同学们讥笑。从那以后,我更加的刻苦用功,再加上我那班主任虽与我妈同名,但当时她们两个人有带学生成功率的竞争,为了不拖经常被评为优秀班主任的妈的后退,我暗暗下定决心,终于在当年一跃成为全班第一名并获奖,虽个子最小的站在第一排,但任少先队大队长。初二时,我已经在同龄人中崭露头角,继续考了全班第一名。接着,加入高中部的文学社;高中时,我综合文化成绩考了全年级第一名,当时学校在电视里念成绩时,我真是有点受宠若惊;尤其在文学上,我简直一枝独秀的在初中还没毕业时开始发表作品。高一时我已写出了著名的散文《郁郁乡情》等收入书中,作为学校初高中生课外读物。后在全国获奖和发在著名刊物《散文诗》上;高一时的那个暑假,我接连收到四川泸州市委邀请的全国冰心杯文学奖和北京《人民文学》和鲁迅文学院等单位邀请的“我与文学”颁奖以及武汉大学《写作》杂志社等邀请的“94’张家界—中国作家之路”的颁奖邀请。
鉴于当时选择大学的考虑,母校与母亲支持并由母亲带我去了张家界。这在那时候的我看来是一件非常能让我走出大山、走上大学、走上北京的一件大事。那是我第一次与母亲出远门。由于过度劳累,加上当时的我体弱多病,又恰遇那一年我们那里发百年不遇的大水。回校后,我肠胃不适,全校为我捐款。我的文章也先后收入多种文集。我在那一年,也不辱使命,终于出版了个人诗集和写出了个人散文集。由于文学成绩突出,高二时担任校文学社社长和社刊主编的我已在中学生文坛名声鹊起,清华大学招保送生的李教授将我的材料和在全国获奖的材料送到了清华大学并给我写来了“我校中文系系主任对你的文学成绩倍加赞赏,希望你能入我校”的热情洋溢的信(信中原话)。这对我是莫大的鼓励和母亲所支持我进入文学创作的来之不易的回报。同时,也是我们母校栽培有方的结果。
90年代末期,我以第一名的入学成绩进入清华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与当时任国务院总理朱总理成为系友,师从清华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副主任谢教授及著名的宫教授等,学完了线性代数等;一年后,我再次以文学特长申请转入清华大学外语系,成为钱钟书、曹禺的系友。记得转入清华外语系时,我手里拿着我的转系申请和材料及十六岁出版的那本个人诗集。我对负责老师说,这是我中学时出版的书,我想用英语写作,清华外语系出了钱钟书、曹禺,我要成为他们那样的人。负责老师看看了我的个人诗集,很是欣赏。接着,从办公桌上拿了一本外语著作,叫我念一篇英文。我很快的读完。负责老师很欣喜的说:只要他那边肯放,我这边就要。我就这样很顺利的转进了清华外语系。我很感谢这位姓崔的教授,他是这样的爱才,使我没经过任何的周折就转进了更加适合我多种写作语言发展的外语系。我一进入清华外语系,就从师于清华大学外语系系主任的弟子李老师等,成为了清华大学外语系系主任的直系徒孙,经过刻苦攻读,先后学完了英语(一)、英语(二) 、思想道德修养、 现代汉语、 英语听力(一)、英语口语(二) 、英语阅读(二) 、古代汉语 、综合英语(二) 、政治经济学 、英语写作(一) 、英语听力(一) 、英语视听(二) 、英语口语(四) 、英语听力(四) 、毕业论文 、c语言 、体育(二) 、综合英语(一) 、英语口语(一) 、英语阅读(一) 、体育(一) 、毛泽东思想概论 、英语听力(二) 、英语视听(一) 、英语国家概况 、英语口语(三) 、商务英语(一) 、综合英语(三) 、计算机文化基础 、 英语写作(二) 、综合英语(四) 、英汉翻译等 。并提交了 毕业设计题目:How TO Master Primary English,获得了毕业。在学习文化课之余,我积极参加课外活动,曾任副班长;清华大学校刊〈〈新清华〉〉学生记者(采访世界名模、校园歌手见报上和网上);第三届清华创业大赛防盗自行车的设计与构想发明人;第三届清华校园歌手大赛紫丁花摇滚乐队主唱(当年校刊有报道);清华大学懿君文学社创办人之一;清华大学文学社、火石诗歌社社员;清华大学马克思研究会副部长;清华大学学生清华网站学生记者、“清华人”栏目主持人;这些课外经历让我对自己的大学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和对学习教育的理会,我通过课外活动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对知识大学的健全的发展的补充。同时,在校时,我写作了接近百万字的“走来走去,还是会回到屋子的《屋子》。”以及众多的散文小说,极大地丰富了我的写作精神生活。
如今,我已毕业于清华英语专业。先后就职于全国妇联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中华英烈专项基金;国务院劳动保障部《中国劳动保障报》社《职业导刊》;《中国企业文化》杂志社记者;北京九洲文化中心总策划、副总经理等。可是,现在的我却每天都是懒散得没有了往日的样子。连续的多灾多难,没有了父母在身边的要我发愤图强和成就大业的“唠叨”和呵护。我成了社会里的一个要独自搏击险恶的弄潮儿。再加上我曾任清华马克思研究会副部长,对弱势群体天生就有一种关切的情怀。毕业后曾经因为可怜而救助的弱势群体还没勤快的发展起来,更促使我焦虑的腹背受敌。几年来,我在痛苦中煎熬,寻找昔日的那个意气风发、踌躇满志、百折不挠、决不认输的我。
在北京的这个大熔炉里。我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生意场上的朋友的欺骗和官场社会关系的复杂以及做人的艺术和技巧的磨练。我发觉我还有好多的不足,昔日的那个直肠高傲的我已不复存在,留下来的是成熟的沧桑。人,总要经过一定的错误;人,在前进的道路上的确不会平坦。这是我深刻得出的结论。我也不要因为自己年轻时的现在有过错就始终抬不起头来。
记得我救助过的弱势群体的一个女孩的大姐来北京见到我的颓废和不求上进的样子,嘀咕了一声:“你,你们就这样打发日子的。”是啊!每天自以为是的游荡北大,东看看,西看看,这就是你千里迢迢为求发展来北京的目的吗? 珍惜北京,珍惜北京的生活。同学,朋友们。扎扎实实的坐下来,好好的规划,务实地朝着你的理想和父母的期盼上路吧! 别再颓废和游荡北大了。珍惜北京,珍惜北京的生活。
作者 写于北京大学